母嬰電商的戰(zhàn)爭,該何去何從? |
發(fā)布日期:2017/10/17 發(fā)布者:zgytzs 共閱58430次 |
自2015年“二胎政策”的開放后,原本競爭激烈的母嬰市場現(xiàn)下更是“打得火熱”。 據(jù)21世紀經濟研究院預測,受出生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的推動,未來五年,中國母嬰市場規(guī)模仍將持續(xù)上升,預計將以每年不低于16%的增速增長,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guī)模超過4萬億元。
所有參與的玩家都想要搶母嬰市場這塊大蛋糕 從樂友到紅房子,寶寶樹再到諸如蜜芽、貝貝網等,由實體店到PC端再到移動互聯(lián)網,這些不同時代的勝者在各種征戰(zhàn)了多年之后又開始了新的征程,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企業(yè)倒閉,有些被收購,留下來的,依舊在拼命戰(zhàn)斗。 價格戰(zhàn)、營銷戰(zhàn)、公關戰(zhàn)......過去的兩年間,年輕的母嬰電商行業(yè)像其他熱門行業(yè)一樣,開啟了亂戰(zhàn)模式,時間進入2017年,局面更加白熱化。 原因很簡單,誰也不想放棄這個龐大的市場。
母嬰市場的主流玩家現(xiàn)在怎么樣了 劉楠,31歲,蜜芽創(chuàng)始人。出身于美國陶氏化學,2010年懷孕后做了全職主婦,一年后,開了家淘寶店“蜜芽寶貝”,即蜜芽的前身。 張良倫,29歲,貝貝網創(chuàng)始人。有過一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做了返利網站米折網,通過收取返利商家的銷售傭金提成獲利,傭金一部分返給用戶,一部分留給自己。 王懷南,51歲,寶寶樹創(chuàng)始人。出身于谷歌,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就是他起的,也在麥肯錫、寶潔、雅虎任過管理人員。 2017年下半年,伴隨著蜜芽全新線下實體店“媽媽甄選”正式落地,預計在未來一年時間內完成全國三四線城市的布局。 2016年的30億融資之后,寶寶樹的野心又大了一點,這一次,他們已經不滿足深度的信息提供及簡單的購物,更開始在品質服務上面開始了擴張。而寶寶樹電商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公開宣布盈利的母嬰電商。 或許,看起來,2017年3月的裁員讓貝貝網開始落了下風,但從國內母嬰品牌到全球跨境購物再到如今的女性市場,誰也不能否認,貝貝網的影響力; 畢竟,堅持做好女性市場,諸如童裝、女性美妝等毛利較高的非標品類,并且除了特賣之外還擁有自己的品牌,在貝貝網,其平臺有效的“護城河”依舊難以被其他玩家輕易超越。
其他母嬰電商平臺現(xiàn)在怎么樣了 媒體報道,現(xiàn)在國內母嬰電商市場每年超百億的增長,但其實真正分到小平臺,又能剩下多少份額呢? 從外面看,這個市場紅紅火火、水漲船高,但紅火似乎并不能為母嬰電商市場帶來更加良性的發(fā)展,反而更多的平臺和商家為了在“價格戰(zhàn)”中脫穎而出,不惜“以假充真”賣給消費者。 所謂的國際“大牌”,在材料、產品質量上都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是使用醫(yī)用廢料重制而成,以此追求更高的利潤空間。一批批“假洋貨”瞞天過海的通過所謂有名氣的“母嬰買手”,從“新西蘭”、“澳洲”漂洋過海來到家長們的手里。
母嬰電商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嗎?目前來說,不是的。來自同行的競爭、線下市場的競爭,平臺自己發(fā)展的瓶頸期,都告訴著我們,母嬰市場短期內還會是“一片混戰(zhàn)”。誰能拿下更多的市場,才能最后留下來。而這些僅僅是靠“價格戰(zhàn)”是不能達成的,只有回歸產品和品質本身,才能將品牌和市場越做越大。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yè)在本網發(fā)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chuàng)、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聯(lián)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