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寶寶良好用口習慣,3-6歲是關鍵階段 |
發(fā)布日期:2018/3/4 發(fā)布者:佚名 共閱57512次 |
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是需要培養(yǎng)的,新鮮感失去后,孩子通常不愿意刷牙漱口。寶寶2歲后,就可以教孩子自己動手刷牙漱口,盡管做不好,也要鼓勵寶寶做。如果媽媽總是認為寶寶這也不會,那也做不好,孩子就沒有鍛煉的機會了。飯后漱口,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一定要讓孩子刷牙。 有些父母認為少給孩子吃甜食,少吃糖,甚至不吃糖,就可以防止孩子患齲齒了,這種認識不能說不對,但存在片面性。殘留在牙齒間的所有食物,都有引起齲齒的可能,僅僅不吃糖還是不夠的,必須保持牙齒的清潔。另外,媽媽還要重視孩子牙齒的健康檢查和保健,定期帶寶寶看牙科醫(yī)生,接受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 幼兒期是形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時期,爸爸媽媽需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讓健康口腔護理成為習慣: 1.細嚼慢咽、少吃糖,促進牙齒保健康。 細嚼慢咽是保持口腔衛(wèi)生的方法之一,經常教育幼兒要吃一些硬度適當?shù)氖澄铮纾核耙恍┐旨Z、蔬菜等等,并指導幼兒要充分咀嚼,嚼細嚼爛,這樣不但有利于食品的消化,還有利于幼兒口腔的衛(wèi)生及牙齒和頜面的健康。 糖是一種營養(yǎng)物質,身體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幼兒特別喜歡吃糖,它也的確在牙齒齲病發(fā)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庶糖合成多糖,粘著力較強,能誘發(fā)變形鏈球菌,凝集,使鏈球菌黏付于牙面,形成菌斑,并產酸,使牙齒脫鈣軟化,牙質受到破壞,發(fā)生齲病。所以我們要教育幼兒少吃糖,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飯前吃糖,也不要含糖睡覺,養(yǎng)成吃糖后、睡覺前漱口刷牙的好習慣。 2.小小牙刷用處大,我們大家都用它。 幼兒要從小養(yǎng)成天天刷牙的好習慣,因為刷牙,會對牙齒和牙周組織具有按摩作用,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刺激牙齒淋巴液的產生,增強牙齒和牙周的新陳代謝,使牙齦表面韌性增強,提高牙齦組織的抗病能力。 3.家園互動,共同防齲齒。 齲齒又稱蛀牙,但并不是指牙齒生了蟲子。孩子產生蛀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1)細菌因素:主要是由于口腔衛(wèi)生差,引起的,幼兒如果沒有良好的刷牙習慣,那么所吃的食物殘渣就會殘留在牙齒表面,時間一長就會腐敗發(fā)酵,產生大量的細菌,細菌形成的酸性物質對牙齒表面的釉質進行破壞,并逐漸向牙齒的深部發(fā)展。 2)食物因素:食物的品種對與牙齒發(fā)生也有一定影響,粗糙的食物對牙齒有清潔作用,而精制食物,尤其是含糖量較多的食物,會在牙菌斑中形成酸性物質,對牙釉質產生破壞作用。 3)牙齒因素:缺鈣的孩子容易牙質疏松、牙齒表面粗糙,形成了牙菌斑;牙齒的生長排列不整齊、擁擠、重疊處,也是容易發(fā)生蛀牙的地方。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yè)在本網發(fā)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chuàng)、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聯(lián)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