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溺水的救治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97次 |
溺死過程極其短暫,搶救必須爭分奪秒。救助者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救助方法,才能達到救人的目的。發現溺水者后,營救人員應從背面將頭部托起,使口鼻露出水面,并將溺水者拖向岸邊。救護者要注意保護自己,謹防被溺水者抓住身體而自身難保。若溺水處距離岸邊很近或掉入冰洞,可用木棍繩索或衣物將溺水者拉出水面,將其救起。 溺水者一旦被救起,應分秒必爭地進行岸邊搶救。首先采用單腿跪式法傾倒出呼吸道內積水:具體方法是搶救者單腿跪地,將病人腹部置于大腿上,背部朝上,頭足下垂不時顛顫或壓背抬胸;也可將其俯臥于搶救者肩上,來回跑動;或將其置于俯臥位,雙手環抱其腹部上下顛動。 采取如上救治措施后,有效者可出現不規則的自主呼吸,心跳微弱,神志可由深昏迷轉至淺昏迷或清醒。若無效應立即施行人工心肺復蘇,絕不能因為傾倒吸人物而延誤復蘇時間。對有心跳而無呼吸者,應立即撬開嘴,清除吞入的泥沙、污物,進行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在人工通氣的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單人搶救時心臟連續按壓15次,做2次人工呼吸;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進行1次人工呼吸。需特別注意的是不管溺水者情況如何,都必須在不間斷搶救的條件下將溺水者迅速轉送醫院。 近年研究證實,心臟復蘇成功后可發生腦再灌注損害。它比心跳停止時所造成的腦損害更嚴重,可再次危及生命或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如植物人狀態等。與此同時,吸人肺泡內的水和污物仍可繼續阻止空氣中的氧氣進入體內,以及體內二氧化碳排出,使機體發生嚴重缺氧和酸中毒,從而加重全身特別是腦的損害。此外,海水淹溺者灌入到肺內的高滲海水,可因滲透壓高而將肺部血管內大量液體吸入到肺泡內,引起嚴重肺水腫;吸入淡水者入肺的淡水滲透壓低于血液的滲透壓,因而大量水分迅速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血容量急劇增加而導致心力衰竭和水電解質紊亂;吸入游泳池內含氯較高的水可剌激肺組織發生化學性肺炎;污水或糞便吸入還常引起細菌性肺炎、肺膿腫等。因此,孩子入院后仍面臨著許多危險,醫生將采取積極措施,給患兒吸氧、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防治腦水腫等治療,排除一個個“險情”,幫助孩子渡過一道道難關。 兒童溺水是一個嚴重的意外事故,多是由于對孩子宣傳教育不夠,管理照顧不周所造成。為防止溺水事故發生,家長應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并應盡早教會兒童游泳。無論孩子是否會游泳,游泳時都應由有游泳經驗的家長、老師或教練陪同或只在有救生防護設施的水域里游泳。此外,在海灘邊、臨近池塘湖河處或船上玩耍時,應穿上能漂浮的救護衣或有人在旁邊照顧。嬰幼兒和患病的兒童在浴缸里洗澡時也應有人在旁看護,以防發生不幸。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