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細小病毒B19感染與胎兒健康有關嗎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8012次 |
人細小病毒B19與胎兒宮內感染的關系是近來才引起專業人員重視的問題。人細小病毒B19感染多在冬春季流行,婦女孕期HPV-B19感染相當常見,并且與職業有密切系。凡是經常與學齡期兒童密切接觸者,如幼兒園或小學教師,醫務工作者,其感染率比一般婦女大4倍。孕婦感染人細小病毒B19后,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其胎兒宮內感染的比率在33%左右,由此導致胎兒死亡率為9%。目前認為:人細小病毒感染是導致非免疫性流產的一個重要病因。因人細小病毒B19宮內感染致死胎或流產的胎兒,突出表現為全身高度水腫,常有腦積水,心包、胸腹腔積液,重度貧血,肝脾腫大等。動物實驗表明,人細小病毒B19感染有明顯的致畸作用,而且先天畸形多發生在孕早中期。 孕婦人細小病毒B19感染并不都導致胎兒宮內感染或死亡,孕婦的狀況,包括細胞免疫,特異性IgG水平及孕周等,對胎兒是否會發生宮內感染或是否發生損害有很大影響,若孕婦有一定水平的抗人細小病毒B19的特異性抗體,可對胎兒產生保護作用,減輕HPV-B19感染的損害或使胎兒免受人細小病毒B19感染的危險。但50%的孕婦在感染人細小病毒B19后并不產生特異性抗體。對胎兒胎血,其他組織標本或宮內羊水進行的ELISA放免法、PCR技術等檢測,可以確定是否有人細小病毒B19宮內感染。人細小病毒B19感染尚無特異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對確診有病毒感染的孕婦,應行B超檢查和血清ATP測定,若B超檢查示羊水量正常,胎兒無水腫或腹水,ATP亦正常,繼續監測14周后停止,有指征者在B超指導下行臍帶穿刺取胎血標本或取羊水對胎兒核型、人細小病毒B19的DNA、血清特異性抗體IgG及IgM進行檢查。若確診有宮內感染,可予免疫球蛋白治療或宮內輸血治療并加強監測。若隨診妊娠已滿34周,胎兒水腫加重,NST異常,應考慮提前終止妊娠。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