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生命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759次 |
作者:xkd “海里游得最快的魚類是鯊魚?劍魚?還是飛魚?”“蝸牛、蝦、螃蟹中哪一個不屬于同類動物?”……對于現在電視上綜藝類節目中經常出現的這些生物類的問題,好多人都張口結舌答不上來,每當這個時候。我和先生總是面帶自豪的神情會心一笑:這些問題對于兒子來說真是輕而易舉。3歲多的潼潼不僅會給你正確的答案,也許還會滔滔不絕地告訴你:劍魚在海中游泳的速度每小時在100公里以上,簡直比汽車還快呢;蝦和螃蟹是節肢動物,蝸牛是軟體動物。 潼潼對生物的癡迷和對生物知識的了解程度已經使他在他的幼兒園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有一天,他在室外活動中發現了兩條蚯蚓,這時候天上下起了雨,老師和小朋友們都趕快跑回室內,可他卻冒著雨在那里一動不動地觀察蚯蚓,任老師怎么叫怎么拉都不肯進到室內。老師后來向我發感慨:真沒見過象潼潼那么迷生物的小孩子,我們都說,這孩子以后不是個動物學家,就是個植物學家。(哈哈,媽媽懷孕的時候總是對肚子里的潼潼說:“以后就做個農業科學家吧,好好解決解決中國人吃飯的問題。”潼潼的這種表現莫不是真的與胎教有些瓜葛?!) 潼潼對生物的興趣實際上從1歲左右就開始了。當我們給他看一些嬰兒的圖畫書時,他就執著地只要看魚。為了滿足他的這一愛好,我專門給他買來一本講各種魚類的畫書,從此,潼潼就認準了只看這本“魚魚書”。到1歲半左右的時候,話還說不太多的潼潼已能說出二三十種魚的名稱。其后,家里的生物書越買越多,其他書幾乎沒買什么(有限的幾本在潼潼那里沒有市場),而最早的那本“魚魚書”已經被翻得破破爛爛,補了又補,卻仍是潼潼的最愛。 平時,潼潼纏著要媽媽爸爸講故事,所謂的魚故事、昆蟲故事、鳥故事等等實際上都是些知識性的東西,潼潼卻聽得津津有味。更難得的是,媽媽爸爸往往講過就忘的那些東西,潼潼卻牢牢地記住了。一天,潼潼問我:“媽媽,鋸鰩是吃貝殼的嗎?”我想當然地說:“不會吧。”可潼潼馬上肯定自己的觀點說:“不對,鋸鰩就是吃貝殼的。”我于是找來書一翻,書上果然寫著:鋸鰩用自己長著鋸齒的長吻鏟起貝殼來吃。我曾經無數次地給潼潼講過鯨和鯊魚,卻直到不久前潼潼明確地告訴我鯨是屬于哺乳動物,鯊魚屬于魚類,我才發現這兩種相似的海洋生物竟然在分類上存在如此之大的差異,不禁有些臉紅。 因為潼潼的這點兒愛好,我們家里可沒少養活物,各種各樣的魚、蝦、青蛙、昆蟲等等,往往養上少則幾個小時,多則3、5天就放掉(不過一直養著兩條金魚),潼潼總說:“讓他們回去找媽媽吧。”如果不走運那只小動物死在家里,那可不得了,我們趕緊悄悄處理掉有時也難逃潼潼的“法眼”,因為別指望潼潼睡一覺起來或玩一圈回來就會忘記掉他的這些好朋友們。一旦得知真相,潼潼的眼淚就象決了堤的洪水,再加上一點阿Q精神,拚命地喊:“它沒死,它沒死,它就是沒死。”看著,聽著都讓人心酸。 因為喜愛生物,潼潼學會了對生命的尊重。有時候講到某種兇惡的動物,小小的他竟也悟出:雖然他們很壞,但是也不能把他們全打死,不然世界上沒有這種動物了多可惜呀!不過,有時候潼潼也很困惑,比如說天牛吃樹,他就說:“天牛壞,我要打死它,我不許它破壞樹樹”,然而聽到啄木鳥吃天牛,他又不樂意了:“我不許它吃天牛”。然而更大的困惑還來自他自身,他最喜歡魚,可也最喜歡吃魚。每次家里買了魚,毫無例外地都要先給潼潼過目,然而每當要把魚拿去殺掉下鍋時,他必有一番痛哭,有時候還會責問我:為什么要殺掉魚魚?為什么要吃掉魚魚?我有心要告訴他自然界弱肉強食的道理,又怕這是他小小的心靈難以沉受之重,也怕自己越解釋越說不清楚,所以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可一轉眼,飯菜上桌了,這個小家伙吃起魚來可是當仁不讓,于是我感慨:自然界的道理那里用得著去講,孩子自然明白,哭也是真,吃也是真,該怎樣就怎樣,最是自然不過了。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